
現代生活總是被「擁有更多」的價值觀綁架,我們追求買更多、存更多,卻時常覺得心累。而蜜雪兒在《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》中,輕輕地拋出一個問題:「如果你開始每天丟掉一樣東西,生活會發生什麼改變?」以下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五個心得,分享給也想重新整理生活、重拾簡單節奏的你。
1. 每天丟一樣,其實不簡單
看似簡單的每日一丟,實際操作起來卻會讓人意外掙扎。書中提醒我們:「東西只是表面,情感才是根源。」當你打開櫃子,發現每樣都好像「可能還會用到」時,那一丟的舉動,不只是整理空間,更是面對內心糾結的練習。
✅ 小提醒:從「毫無負擔的小物」開始,會比較有成就感喔!
2. 丟東西,其實是在認識自己
這本書讓我意識到,生活中的混亂不是來自「物品太多」,而是我們對「自己真正需要什麼」沒有答案。透過每日丟物的過程,我慢慢發現哪些物品是被「他人期待」綁住的、哪些是出於「衝動購物」的結果。原來,清理也是一場深層的自我對話。
3. 簡單生活不是極簡,而是有選擇
作者強調「一日一物」不是為了當斷捨離達人,而是讓我們重新建立「選擇」的能力。這點我很有感!簡單生活不是什麼都不要,而是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。換句話說,你是在為自己的生活「重新設計」。
4. 透過記錄,養成習慣更容易
書中提到的好習慣之一是「記錄每天丟了什麼」。這個動作雖然小,卻能讓我們意識到每天的進展,也能回頭看看自己的轉變。有點像是「生活日記」,但主題聚焦在「放下」,很有儀式感。
✍️ 建議做法:用筆記本或手機備忘錄,每天記一句「今天我放下了___,因為___」。
5. 減法,其實是生活的加法
最讓我感動的是,當你逐漸放下不必要的物品,你也會慢慢放下焦慮、拖延、對完美的執著。那些空下來的抽屜、簡化的生活,其實是為了讓你有更多空間去接住真正重要的——無論是時間、心靈,還是愛。
結語:丟東西,不只是斷捨離,是一種生活態度
如果你也對自己的生活感到「太滿」,不妨嘗試這場小小的實驗:每天丟一物。你會驚訝地發現,真正的自由,不是「擁有更多」,而是「需要更少」。